近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落下了内涝这个城市病。城市内涝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并且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特大城市尤为明显。根据住建部的统计数据,2012、2013和2014,每年发生内涝灾害的城市超过100座,其中,2013年最为严重,县级以上受灾城市数量达到234座,较2011年激增了72%,城市受灾人口超过5000万,经济损失3146亿元。可见,城市的内涝病已病入膏肓!
![雨季又来临,让“城市看海”不再来! 雨季又来临,让“城市看海”不再来!]()
为彻底根治城市的内涝病,“海绵城市”这剂药方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雨季又来临,让“城市看海”不再来! 雨季又来临,让“城市看海”不再来!]()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以城市道路、建筑小区、广场、生态绿地等建设为载体。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回收利用:
▲地面道路
人行道或占用非机动车道,采用透水砖或透水混凝土铺装。降雨期间,雨水一方面通过透水铺装下渗,一方面进入生态树池滞留吸收,超过树池滞留能力的雨水排入排水管网,在道路机非分隔带下设置雨水蓄渗设施,机动车道雨水通过溢流式雨水口排入蓄渗设施,超过雨水蓄渗设施储存能力的雨水溢流排入排水管网,地面道路海绵性设计能有效降低道路年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
▲高架道路
高架道路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装,雨水期间雨水首先通过透水铺装下渗,汇流到高架道路雨水收集管,然后排入高架下绿化带内设置的雨水渗蓄设施,收集雨水可用于浇灌绿地或冲洗路面,超过雨水蓄渗设施储存能力的雨水溢流排入排水管网,以提高高架道路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并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在机非分隔带设置下凹式绿地,在降雨期间,机动车道的雨水可通过路缘石排水沟,经卵石层过滤消能后进入下凹式绿地,超过绿地渗透和储存能力的雨水从设置于绿地内的雨水口排入排水管网,可有效削减道路径流量和径流污染。
城市建筑小区、广场雨水收集回收利用:
建筑小区屋面宜采用绿色屋顶,对雨水进行渗透吸收。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经植草沟排入下凹式绿地或景观水体。建筑小区道路、休闲广场、停车场宜采用透水铺装,小区绿地宜采用低于道路标高的下凹式绿地。降雨期间,雨水一方面通过透水铺装下渗,一方面进入下凹式绿地,最终汇入景观水体,超过建筑小区海绵设施能力的雨水排入排水管网,建筑小区海绵性设计有效降低建筑小区年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
公共建筑屋面,宜采用绿色屋顶对雨水进行渗透吸收,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排入设置于运动场、广场、绿地等下方的雨水调蓄设施,经净化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或道路冲洗,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
下沉式广场的标高低于周边道路标高,当降雨超过排水管网排水能力时,从溢流式雨水口排入下沉式广场储存,当排水管网水位下降后,广场内储存的雨水排入排水管网,下沉式广场宜设于城市易涝点或竖向低点,可在暴雨期间有效缓解城市道路积水。
生态绿地及深层调蓄隧道:
生态护坡的作用是雨水径流在漫流入河的过程中,通过绿地渗透吸收和植物净化作用,减少入河污染。
深层调蓄隧道的作用,是在降雨期间截留、储存、输送超过排水管网能力的雨污水,在降雨结束后将隧道中的雨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以削减雨水径流污染和雨水高峰流量。
路缘石排水沟
雨水收集井
透水混凝土
雨水蓄渗设施
溢流时式雨水口
绿色屋顶
生态护坡
一体式污水处理设备
生物蜡块
......
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的
400-075-1858
普利匡环保全都有!!!
![雨季又来临,让“城市看海”不再来! 雨季又来临,让“城市看海”不再来!]()
普利匡环保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注于树脂聚合物复合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秉持着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普利匡环保对产品质量严格要求,对研发生产环节严格把控,一心一意坚持走高质量水平发展道路,时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获得了国内海绵城市配套产品市场的高度认可。
与此同时,普利匡环保积极响应新时代的环保需求,先后引进研发了用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蜡块、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J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等一批新技术产品,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