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关注海绵城市
去年春夏雨季,席卷我国南北的特大雨情一直牵动着众人的心。暴雨袭城,7月的武汉几度成为“孤岛”,山西太原内涝严重,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葫芦岛等城市也纷纷沦陷,各地频频发布暴雨预警,触动着无数市民的神经。为什么暴雨一来,城市就立马进入“看海模式”?那些年埋进地下的下水管道为何没有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特大暴雨带给城市排水系统的考验再次被搬上了台面,成为多方瞩目的焦点。
伴随着暴雨的侵袭,网络上也出现了众多以暴雨为话题的“段子”,人们在调侃的同时其实也是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质疑。那么除了“铺管子”,解决暴雨一来就内涝的难题还有什么新法子吗?机智的科学家们当然不会令大家失望,他们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新思路,让我们的家园像海绵一样“会呼吸”!
![解决内涝问题要靠 解决内涝问题要靠]()
海绵城市会“呼吸”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并开始进入专家和政府部门的视线当中,伴随着近年来夏季暴雨频发,有关海绵城市的研究越发深入。那么,“海绵城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也就是说,海绵城市的核心设计理念就是“就地解决”,区别于传统的将水转移至他处的治水思路。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其实是一种“全局式”的水循环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大自然水循环的特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局面。大力建设海绵城市,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多发的城市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还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给城市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也给百姓的公共出行和休闲生活带来极大便利。